本篇文章1300字,读完约3分钟

去年,杭州都市圈第一次扩张,把黄山揽入怀中,随着杭黄高速铁路的开通,两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时,由更多大都市圈的扩张所连接的城市群正成为最直观的一体化场景。

中国区域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即将到来。无论是京津冀、长三角还是粤港澳,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都市圈正在孕育并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例如,在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为中国都市圈的发展勾画了蓝图。

共筑都市圈 开辟融合新图景

如果说,在过去的40年里,一个城市只有专注于自己的主业才能一枝独秀,那么,面对未来,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地区的整体能源水平。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国内大都市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最成熟的城市群之一,需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都市圈,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共筑都市圈 开辟融合新图景

军队没有动,干草先走了。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大都市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铁里程约4200公里,占全国高铁网的1/6。随着省际和区域“断路”的不断开放,“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形成,长江三角洲也越来越小。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努力建设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如重点建设5g网络,引领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共筑都市圈 开辟融合新图景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是都市圈发展的应有之义。事实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比基础设施一体化容易。这是因为,在大都市地区的发展中,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将不可避免地聚集在城市中,公共服务资源将呈现分层递减的特征,在时间序列上落后于人口流动。长三角地区应突破体制和制度障碍,强化政策协调机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医疗保险跨省结算速度加快,向公共服务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下一步,加强本地区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灵活流动,促进本地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分布,大规模消除城市间的“信息孤岛”,应该是改善大都市地区公共服务配置格局的重要方面。

共筑都市圈 开辟融合新图景

城市以山脉和河流为边界。传统上,沪宁线和沪杭线在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金边”和“银边”。如今,“金边”和“银边”都以“绿边”为背景,长三角的经济合作正逐步走向生态合作。今年3月,江苏和浙江的六个城市齐聚南京,讨论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并签署行动计划。回顾2011年以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经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并从试点转向常态化和长效化。景观、林地、湖泊和草地是生命的群落,绿色应该是长三角都市圈的背景。只有打破惯性思维,突破现有边界,才能真正形成跨区域治理机制。

共筑都市圈 开辟融合新图景

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高质量的城市群能够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都市圈,有利于优化长三角地区人口和经济结构,激活长三角地区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更重要的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都市圈能够造福人民,真正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圈和幸福共享圈。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共筑都市圈 开辟融合新图景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