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7字,读完约5分钟
6月19日下午,前驻法大使、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本来应该出现在北京东三环的这个会议室,就“民间外交”这个主题发言。 但是,在18日的突然交通事故中,77岁的吴建民大使去世了。 本来的研讨会,成了吴建民大使的追忆会。
“今天的主角本来应该是吴大使。 很多人申请这次研讨会是冲着吴大使来的,这在我们心里很有数。 ”。 活动组织者、协议网络负责人周志兴说。
在追忆会上,在86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资中筠和85岁的老一辈外交官宋以敏面前,22岁的魏祺祺穿着兜帽,带着圆框眼镜,看起来很幼稚,但他不敢上台讲话。 因为我和吴大使之间有未完成的约定。
魏祺认识吴建民大使是在几年前的电视节目录像现场。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魏祺作为观众举手提问,吴大使看到后提名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两个人从此建立了联系。 魏祺是位外交官多么伟大,从没想过“像城里普通的爷爷一样,只是他穿西装”。
魏祺记得吴大使问今后上大学的专业。 “历史”魏祺回答。 “为什么不读国际政治? ”吴大使首先提出了建议,想想就说“历史也和国际政治有关”。
几年后,魏祺毕业于北京某高中历史系,成为高中历史教师。 吴大使把自己的书《纵横天下:吴建民言〈战国策〉和现代中海外交》寄给魏祺一册,扉页上吴大使为比自己小55岁的“孩子”写了“请魏先生雅正”。 请从这个“孩子”“历史的专业立场提出建议,修订到书再版为止”。
半个多月前,魏祺在北大和清华两个活动中会见了吴大使。 魏祺对吴大使说:“我经常在全国各地和大学讲课,能给我们学校抽出时间和高中学生说话吗? ”。 吴大使欣然答应,定下学期时间。
“没想到只有十几天没见到吴大使,他会永远离开我们。 我觉得很难过”魏祺在追忆会上说。
吴建民大使5月29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外交学院毕业生杨玲也在场。 吴大使出事后,杨玲再次打开了那个主题的“正确认识今天的世界”讲座的录像,看和看,几乎彻夜未眠。 录像中的那个演讲,没有主席台,没有讲台,吴建民大使随便坐在搬来的椅子上开课。 知道事件经过的魏祺说,其椅子是吴大使自己选择的,不设议长席也是吴大使自己提议的。
在追忆会上,杨玲窒息了最后的发言。 杨玲说吴大使出事了。 “至今为止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记得5月29日清华讲座结束后,送吴大使上车的瞬间,他对大使说。 “吴老师,你不仅是我的偶像,现在你是我的“男神”。 ”。 杨玲没想到那一面,其实永远是分手。
很多人的感情感染了。 有人把手放在下巴上沉思着,揉着眼睛。 抽泣的声音闪烁着。
“吴建民大使去世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理性外交又失去了一个人。 这确实是痛苦和叹息的事件。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部主任周为民说。
吴建民大使去世后,网上有哀悼的声音,也有攻击谩骂的声音。
对于网上的一点谴责,魏祺曾经和吴大使开过一次玩笑。 “你现在是被攻击的对象。 ”。 吴大使说:“没关系。 看,今天的社会这么丰富,不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吗? 我不是绝对正确的。 我只是以我自己的经验谈论什么是外交。 所以我不认为那是攻击。 也不是讨论。 只是因人而异的认识。 我们都希望用开放的心看待社会。 ”。
包容、理性地看待世界,是杨玲从吴大使那里得到的最有益的东西。 当时,日本选择“钓鱼岛”购买岛屿发酵时,她也义愤填膺,记得“愤青”。 但是,在吴建民的影响下,她也逐渐接受这种想法生气是处理不了问题的。 不仅不能处理问题,还可能使发言权呈拱形。
“拨开雾,看世界。 这是吴大使对我们年轻人的启发。 ”。 魏祺说:“怎么样才能看到世界? 首先要消除傲慢和偏见、自尊心和自负,看到历史迅速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个各种思潮激荡的时代,年轻人应该保持批判精神,但批判精神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理解之上,而不是不讲道理的怒吼和吼叫,这些让头脑发热。 必须回归和平与理性审视社会,以开放包容的思维注意世界。 这才是正道”
魏祺记得曾经请吴大使为年轻人写了一条留言。 吴大使写了九个字。 寻求很多思考、实践和真理。 “我认为这九个字母体现了吴大使的苦心。 ”。 魏祺说,吴大使进入校园接近学生,喜欢与学生交流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今天教育水平的合理性缺乏。
吴大使已经不能兑现与“孩子”魏祺的“下学期将站在高中讲台上”的承诺,魏祺觉得他自己能为吴大使效力。 他说:“我有幸站在三尺讲台上,想带吴建民大使的世界眼光、开放的思想和包容的精神去教室。”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婧)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吴建民遭遇车祸罹难 主角缺席研讨会变成追思会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