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8字,读完约2分钟
视点指数受不稳定的经济和社会气候的阴云影响,包括恒生指数从今年4、5月份的3万点的高点下降到目前的2.6万点左右,社会动荡局面仍不明朗。在物业交易方面,有些人以逢低买入的心态入市,以楼价的折扣价购买砖块,以长期保值,而很多人则持观望态度,甚至冷眼旁观,以为楼价尚未见底或会继续调整至明年。
不过,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公布的物业报告,虽然二手私人住宅市场的售价指数今年已连续三个月下跌,但分别较去年十二月为高。以8月份的389.8为例,与去年12月份的359.4相比,增幅仍为8.46%。除非总体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否则上半年累计的均价涨幅不会轻易在一夜之间蒸发。惨淡的市场价格已经下跌,它不应该完全到来。
就香港岛而言,视点指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买家的态度非常两极分化:不同面积和脚的各类单位的销售情况正在各自发展。换句话说,在决定进入市场的时机时,除了捞底的想法之外,人们对该地区的偏好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量。
与七月份的平均售价比较,八月份港岛的甲类单位(430平方呎以下)与九龙及新界的甲类单位有所不同,但每平方呎的售价则轻微上升3,311港元;乙类单位(430至752平方呎)平均每呎下跌20,201港元,分别是九龙区11,721港元及新界区6,931港元的两倍及三倍。
至于丙类单位(753至1075平方呎),则略为减少1988港元,较新界减少6152港元及新界减少12195港元为低。至于较大的单位,丁类单位(1076至1720平方呎)的价格每平方呎下跌23,202港元,但戊类单位(超过1721平方呎)的价格每平方呎增加24,819港元。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港岛的E型单位每月的成交额很少超过20宗,而在8月份,九龙没有成交纪录,而在新界,平均每平方呎的成交额下降了4,280港元。
由此可见,港岛小型甲类及超大型乙类单位的每平方呎价格,相对于市场来说,可以录得升幅(无论以多少呎计算,8月份新界及九龙的平均售价均较7月份为低),或反映买家对地点的偏好。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观点指数 | 香港市场价量齐跌萧瑟还未完全到来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1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