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6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河南省周口市委推进部的官方微博“@周口发表”通报了真伪“王娜娜”的事情是“落水石”。 但是,这个通报不但没有平息“王娜娜冒充大学”的舆论反响,反而是“摆摊重要的事情”,引起了新的舆论疑问和追究。
“王娜娜事件”回顾
根据中青舆论调查室的数据,最初揭露“王娜娜事件”的是《东方今报》,2月24日独家报道“谁动了我的人生,我的大学被别人化名”,报道沈丘县王娜娜大学的学历被“代替”。 从那以后,到年3月22日12:00,网上追加的关于“王娜娜事件”的新闻约为11174条,其中信息4980条、微博2467条、论坛1316条、app信息992条、微信824条等(在该数据中 。
其实去年,王娜娜发现自己不是当年不及格,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取代读了。 找到枪手后,对方付钱希望和解,但被王娜娜拒绝了。 年2月24日,这件事暴露在《东方今报》后,“周口女子代替大学对手:被联合国折腾也不怕”、“河南女子向大学的替代者花5000元买指标”等信息开始广泛转载。 当天下午22点2分,联合国高级官员转发了关于这件事的微博,带有思考的表情。 网民说:“真让联合国吃惊! 该微博被转载了5万8000多圈,话题#即使被联合国折腾,#搜索也蜂拥而至,相关阅读量达到1亿7千万人,讨论超过了31万6千人。
2月25日,涉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布成立专业调查组,发表了仔细审查“真伪王娜娜”的声明。 2月27日,中央电视台信息频道《东方时空》制作了“王娜娜:我的通知书去了哪里”的节目,舆论达到了第一次高潮。
之后,随着专业调查组的介入,“王娜娜事件”逐渐缩小了人们的视野。 截至3月19日,周口市委推进部官方微博“@周口公布”宣布,真伪“王娜娜”落石,假“王娜娜”被解职,9名负责人被处分。 这个微博成为了新的起爆点,再次掀起了走向“沉默”的舆论,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王娜娜事件调查”暂时进入百度搜索排行榜的第10位,实时搜索指数超过了25万次。 微博上也是#妈妈这十几年来,你委屈了我#的话题,引用了以前的相关采访。 “因为不及格,她被妈妈抱怨了十几年。 直到去年十次,她终于受不了了。 妈妈冤枉了我。 我及格了。 其他人代替了。 ”。 这个话题直接冲击了网民的眼泪,阅读量超过了1092万人,意外地没有进入实时的人气话题排行榜。
调查结果敷衍了事,招致公愤
通过“@周口公布”发表的“真伪“王娜娜”的事,“王娜娜”被解职,9名负责人被处分了”的微博,全文没有事实,只有枯燥的定性结论和解决办法。 关于事实的部分只有以下四个。 王娜娜以假名反映上了大学,是真实的。 反映身份的消息被滥用,是事实。 反映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特别是不能领取银行贷款,不真实的被报道的王娜娜要求对方道歉,注销学籍,赔偿30万元,是事实。 这四个“鉴定”式的评价对事情的详情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明。 接下来假“王娜娜”被解职,处分了9名负责人,但完全不涉及这9人做了什么、犯了哪一方,依然是“对此负责指导”、“对此直接负责”的模糊表现。
缺乏这么多细节,马马虎虎完成的调查结果,引起了媒体和读者的极大不满。 人民日报报道,联合调查组的有趣之处似乎只集中在真伪王娜娜个体的是非。 得出这样“奇怪”的调查结论是地方党委政府缺乏处理问题的诚意,想蒙混过关。 一个可能是认真调查,说实际走得太远了,但无论如何都是警告、记录、鼓励的对话,除了靠谱的假“王娜娜”,其他人没有被免职、开除,当事人很难通过,谁提出异议。 当然,也没有可能为了保护一些当事人而故意模糊事实。 第二,事实明确了,但没有公开,只陈述结论不谈论事实,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禁忌的动机。 最后不是不可能的可能性是调查组的水平确实很低,不知道调查的重点在哪里,那不仅仅是欺骗,而是失职。 新华社宣布“王娜娜事件”的调查不会有烂尾巴”,在现在的调查中指出,虽然对事物赋予了整体的定性,但不足以穿透“细雾”,找到重要的操纵者。 所以,责任由所有人分担,漏洞似乎并非如此。 像这样,反省这种东西流于形式,问责这种东西就像隔靴搔痒一样。 比心,无限向往未来的年轻人,被化名,错过了永远上大学的机会,那种痛苦怎么样? 光是这样,引起这场悲剧的重要操纵者就没有“自由”的理由。 关于这件事,这样的处分不是终点,必须继续为恢复真相进行深入的调查,向社会的正义和良知坦白。
除了2家中央媒体发文批评外,劳动者日报、大河报、扬子晚报、东方早报、大众日报、城市晚报等数百家以上以前媒体就一齐追究“王娜娜事件”,平面媒体发布的内容对这个话题最为激烈 在这样密集的情报报道面前,读者关注“王娜娜事件”的调查结果,几乎倒下的同时表示了对王娜娜本人的同情,对假名负责人的愤怒,对调查结果的不满。 网友“白杨yyh”说:“近十几年来,多少农村孩子被莫名其妙地取代了,本来她们的人生是谁为他们而去的?” 简单的处分,无法恢复事情的真相,很模糊啊。 这样的事件还有多久? 不应该受到惩罚吗网友“柳七爷blackinn”说:“我不认为假王娜娜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 十三年前,也就18岁了吧。 大人一点思想也没有,故意假名,十三年后,没有罪恶感,没有一句道歉,心碎。 所以说王娜娜的事千万不要腐烂,网络时代,现在的孩子都要学会在网上查!
媒体滥用好人,网民呼吁端正三观
纵观这次舆论,不仅应该质疑当地政府的解决结果,也应该探讨一些媒体的报道方法,很恶毒。
据《东方今报》报道,王娜娜在等待调查结果的20多天里,受到了媒体不当报道的负面影响。 一是有媒体报道王娜娜要求伪君子赔偿30万。 但是真相是“假王娜娜的父亲说要赔偿我3万元钱,我说给我30万美元也处理不了,并不是要求对方赔偿30万美元”。 之后,王娜娜在相关赔偿请求中填写了30万一事被媒体过度解读,周围的人说:“你代替我拿到了多少钱? ”等,王娜娜感到很委屈。 其次,由于媒体的后续报道不清楚,很多人认为王娜娜放弃了维权。 “周围很多人以为我收钱了,和人和解了,维权不见了。 ”。 王娜娜说:“我没有接受和解,也没有没收过钱。 其实,我连一些媒体报道的她(替补)写的道歉信都没见过”。
另外,媒体的连续报道成为关注点,集中在破坏王娜娜前途的“加害者”张先生一家。 据报道,张先生的家人不仅因为张先生失去了工作,而且因为压力流产,父亲也被辞去了银行保安的工作,只有洗碗的母亲为家里提供了收入。 这样的报道立场,不仅引起媒体同行的反对,还让多位读者说“令人震惊、恶心”。 《法制日报》发表了“为什么媒体总是滥用好人”的文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媒体开始追求“感情”,喜欢以悲伤的天籁人的姿态关注各自的个人命运和不幸。 也有描写代替者命运,用大量笔墨描写代替者这几年在别人阴影下度过的代替生活,以及通过自己艰苦努力取得的成绩和事件公开报道以后状况的悲惨。 我不知道这样的报道谁是受害者,谁应该更被同情。 让替补的人怜悯地去网民? 毕竟人生是单行道,走了就不能回头看。 走捷径的话,一定能绕过更大的弯路回到正路。 这是做错事的代价。
网民“耿直哥”说:“为了别人上大学,毁了别人前途的加害者,在信息中一转,变成了“家庭悲惨”,但“有梦想,学习努力,不怕痛苦,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真正的受害者王先生,她只“一笔带来了错误的人生”。 媒体建议今后报道什么样的社会热点时,有必要知道现在的读者和公众关心的是什么,“犯错误的人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还是“犯错误的人可怜,所以应该被原谅”。 其实本质上,我们到底应该更多地关注谁呢? 是受害者,还是伤害别人,毁了将来的加害者? 举出很多相关事例,呼吁媒体纠正三观,不要用这种事件“洗脑”犯人!
注意社会情况
通报了本应“王娜娜事件”尘埃落定的调查结果,但引起了更大的舆论二次灾害。 这肯定出乎“@周口发表”的意料。 要查明其原因,还是相关部门的诚意不够,低估了舆论的力量。 我以为避开风头,发表“不痛不痒”的解决结果就可以了,但媒体和读者都很在意王娜娜花5000元买的“命运”,谁都在为此考虑“主持公正”。 在20天以上的调查中,只有9人被处分,没有一个人承担法律责任。 “假王娜娜”为什么成功化名还是个谜,不得不问舆论真的不能把“幕后主谋”逼入绝境吗? (李师荀)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王娜娜事情仅9人被处分 全民追责逼不出幕后主谋?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