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3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12日下午,万科与深圳控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正在举行。
万科董事长于亮、总裁朱九生、执行副总裁王文锦、高级副总裁孙嘉、申业董事长鲁花、总裁黄伟、副总裁刘冲、董芳以及两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出席了签约仪式,为此次签约留下了重要的剪影。
团队合作的目的往往在于双赢。王文锦代表万科指出,申业集团在房地产开发、产业运营、土地整理和城市更新方面具有核心优势。
就深圳产业而言,万科在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股东有深圳国有资产背景,双方基础深厚。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土地。双方同意重点推进深圳及周边地区在征地、项目开发、城市更新、土地整理及利益协调、产业带动及运营等领域的合作。
过去几年,深圳的房价和地价已经走出了上升曲线。在土地稀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万科在深圳很少公开征地,但仍保持每年50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深圳职业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表示,万科在深圳的土地储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更新,二是合作,尤其是与深圳地铁等国有企业的合作。
据媒体披露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万科仍有近十个旧房改造项目在出售或待开发,总建筑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包括渔业新村旧房改造、三星视觉旧厂区、万科滨海土地大厦等项目。
在合作方面,自万宝纠纷结束、深圳地铁作为第一大股东进入万科以来,项目和土地的注入情况和进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2017年6月的交接股东大会上,深圳地铁前董事长林茂德表示,已有多个轨道+地产项目与万科合作,未来将加快向万科注入土地等资源。
项目多,市场大,这是林茂德当时向万科股东描绘的蓝图。
一个多月后,万科董事会秘书朱旭也在电话会议上提到,深圳地铁有着巨大的发展,目前地铁线路超过200公里,到2020年将增长到400公里以上。事实上,地铁沿线将产生大量的土地储备。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万科没有透露深圳地铁资产注入的具体进展。当被问及此事时,朱旭的回答也是“达到披露标准后再披露”。
除了麦德龙集团,深圳另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深圳申特发集团也是万科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有着更深的渊源。熟悉万科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万科早期是深圳特区发展公司的子公司,1988年重组为股份公司。
双方最近一次合作是在今年6月。申特发与深圳万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希望在多元化业务发展和土地合作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视点房地产新媒体了解到,作为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共存的企业,神特发预留了大量的旧城改造项目,并于去年7月成立了专门的旧城改造公司,旨在加快旧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深圳特区政府已经签署了12个正在推进的城市更新项目,4个正在推进土地整理利益,2个正在进行收购;还有一些城市更新和土地准备项目已经达到初步合作意向,并处于判断阶段。
根据深圳市特殊发展研究所的初步统计,上述城市更新和土地整理项目的未来价值约为1833亿元,开发建筑总面积约为1014万平方米。
利用品牌优势和项目运营经验,与国有企业结盟获取大量土地资源,是万科每次携手背后的算盘,与深圳实业合作的逻辑也不过如此。
据视点房地产新媒体报道,自2017年三、四号线项目相继出售后,申业的发展重点是大湾区,深圳及周边城市。
根据半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深圳实业的上市公司深圳控股计划总建筑面积约为6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56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约占61%。就建筑面积而言,深圳项目占土地储备的39%,就土地市场价值而言,深圳项目占70%以上。
2019年下半年,申野借助网红板块,挑动了全市豪宅,一举拿下50亿元。然而,在此之前,受深圳限价令等监管政策的限制,深圳最大的国有房地产企业连续两年未能达标。
如何在经济波动和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实现健康增长,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进退可能是更正确的方法之一。
这次,他们选择了万科。
深野在深圳有很好的资源,万科有更好的品牌和运营能力。资深房地产评论员朱洛基向视点房地产新媒体指出,此次合作具有很强的协同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提升万科获取资源的能力。
在他看来,虽然万科在深圳也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但总的来说,好地段的项目并不多。与华润置地和招商局蛇口相比,万科的项目质量没有竞争力。
因此,他强调与麦德龙和深圳工业的合作更加重要。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一场事先“张扬”的合作 万科牵手深业的土地联盟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1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