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8字,读完约3分钟

(2019年10月12日)调控政策层出不穷。一线城市的家乡越来越少,在北京、深圳等地,房地产市场的步伐已经步入了股票时代。在多种因素下,曾经沉迷于增量的开发人员也在试图改变他们的开发逻辑。

说到生意,你不能去上海。从十英里外的外国市场到当今世界的一线城市,上海一直是商业和金融高度集中的英雄之地。房地产开发商如果想在庞大的商业机构中脱颖而出,显然必须付出很多努力。

如何创造差异化,如何创新?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开发者有不同的解释。复兴一个有着近20年历史的商业广场是恒隆地产走自己独特道路的方式。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93年。经过近一年的拉锯战,恒隆地产终于在南京路收回了一块土地。在这片土地的旁边,有上海展览中心和波特曼,这是当时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这片土地是后来的上海恒隆广场的所在地。

经过8年的时间和3亿美元的投资,上海恒隆广场于2001年正式竣工,并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恒隆广场不仅是浦西最高的建筑,也是上海第一家豪华购物中心,甚至创下了上海第一家月租税超过1亿元的购物中心的纪录。

恒隆广场老树焕新芽 资产优化中探寻时代的脚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市场逐渐变得拥挤,在这条商业跑道上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从最早的百货公司,到港资购物中心,再到内地开发商的努力,上海的商业地产在短短十几年里经历了千帆。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恒隆地产选择在2015年启动上海恒隆广场资产优化计划,投资成本超过7亿港元。经过两年的升级,效果无疑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上半年,重新开业的上海恒隆广场的租金在上半年上涨了23%。

今年上半年,上海恒隆广场实现收入8.27亿港元。其中,不仅购物中心的入住率达到98%,而且收入和零售额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1%和15%。

升级完成后,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带着一位潜在投资者前来参观。在参观了上海恒隆广场之后,投资者感叹道,这个购物中心看起来就像刚刚开业一样。但事实上,这个商业机构已经建立了十多年。

自1992年进入上海市场后,恒隆地产开始专注于高端零售物业。经过20多年的浸淫,恒隆地产总结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陈启宗认为,高端商业(尤其是零售)房地产需要遵循五个基因。最好的位置,足够的土地面积,有利的政策,优秀的设计和建设,以及良好的耐心。

八年的建设和随后两年的升级,以及整整十年的建设时间,似乎也证明了恒隆广场在经营中注重质量,有足够的耐心。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恒隆地产了解到电子商务难以取代高品质实体零售空房的原因。因此,只要购物中心设计精美,建造得当,就不会有过时的东西。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实体自然可以紧跟时代的脚步,确保不会因落后而被淘汰。就像一棵面向太阳的大树,不管经历了多少次年轮,它都有机会长出新的枝条,散发出新的活力。

根据恒隆地产的计算,新地产上海恒隆广场在完成资产优化计划后,将在未来20年内继续取得巨大成就,然后需要进行另一次改造。因此,与建筑的原始成本相比,资产优化计划的成本微不足道。

基于这一理念,除了上海恒隆广场,恒隆地产还优化了上海的另一个商业项目,即香港恒隆广场。优化这两个商业项目的总成本约为15亿港元。

从上海恒隆广场来看,恒隆地产的商业模式显然是有效的。这种模式有什么神秘之处,香港和恒隆广场能否延续这种效果,能否复制到更多的商业项目中,各种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期待。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恒隆广场老树焕新芽 资产优化中探寻时代的脚步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1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