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6字,读完约7分钟
原名:“振兴”古村落“保持新鲜”怀旧(新时代?华侨的新故乡)
图为腾冲张家坡和和顺的田园风光。
刘
“山是无边的,水是悠扬的。万家坡蹲下,赢了小苏行。”爱国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描写的是云南腾冲的“绝代古镇”和顺。不要嫉妒!这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在和顺依然清晰可见。不仅如此,如果你走得更远,你会发现腾冲有许多风景如画的村庄。
明朝洪武年间,在开荒、办军户的政策下,十万多名士兵奉命从南京、四川、湖广等地来到这里定居,在腾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起了许多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村落。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里,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由于“去外国”的传统,当地的商队文化兴起,外国文化被引进,这使得这些村庄更有吸引力。
近年来,腾冲一直致力于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截至目前,腾冲已有62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顺镇和街头镇分别被列为中国首批和第二批美丽宜居示范镇。在这个西南边陲的著名侨乡,古老的村庄充满了活力,乡愁有了一些寄托。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风格
黄昏时分,穿过高大的石牌楼,沿着通往水堆村的石路,小桥流水环绕着蓝色的瓷砖和白色的墙壁,柔和而宁静。不远处,在一大片绿色的田野里,农民们带着锄头回家了,几只黄色的狗还在摇着尾巴取乐。两三个女人从河边的洗衣房走出来,手里拿着装满洗过衣服的木盆。跟随他们的脚步,深入村庄。这些房子紧密相连,错落有致。你一眼就能认出徽派建筑的特点,仔细看就能尝到西方建筑的味道。
在这个位于和顺古镇的传统村落里,时间似乎慢了下来,历史与现代和谐共存。
腾冲,一片“边缘地带”,因其特殊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建筑和丰富民俗的传统村落。近年来,在中央政府“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腾冲市把重点放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农村环境的改善上,使许多传统村落得以复兴。
走在水堆村,最大的感受是一切都是真实的。故居、祠堂、巷道甚至洗衣房都保存完好。古树和农田也在保护范围之内。像往常一样,村民们犁地、洗衣服、放生鸭子。登上山坡上的石阶是他们世代居住的祖居。这归功于腾冲对保护传统建筑和街道肌理的重视。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传统的村庄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过程中,腾冲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村落特色保护工程。在古树名木传统村,对古树名木进行归档、挂牌、建围栏,清除竞争植物,引导村民保护村内资源,创建银杏村、马赞村、和谐“红花油茶第一村”等传统村;在商队文化丰富的传统村落,重点修复古茶马古道,建设马蹄形广场,再现商队文化,建设商队客栈;在抗战文化的传统村落中,修缮抗战遗址,修建新的抗日纪念广场、抗日英雄雕塑和游览步道等...
村庄是一种风情。它们散布在腾冲的群山中,汇集成优雅美丽的风景。
保留“人文胎记”
有人曾认为,腾冲与其他边疆县的最大区别在于,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和商业文化发生碰撞、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内涵、以开放包容为基本特征的“腾越文化”,几代人追求“内外和谐”。同时,地处边陲,群山环抱的地理环境,在这里形成了文化孤岛效应,使得一些在中原已经消失的文化现象和传统在这里沉淀下来,幸运的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这是腾冲的独特优势,也是近年来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王牌”。如何从外到内还原传统村落的美?腾冲给出的答案丰富多彩。
一些村庄从少数民族文化开始。
位于腾冲北部边陲的滇潭镇水城自然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的居民都是傈僳族。这些年来,水城村在乡村建设中牢牢把握住了傈僳族传统文化的“金钥匙”,在水城建成了国家级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一支业余傈僳族文化表演队伍,并对乡通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家、农民画创作者进行了登记和管理,支持他们开展民间活动和艺术创作。一个具有傈僳族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边陲村落诞生了。
一些村庄打破了“华侨文化”的话题。
位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芒邦镇张家村被称为“腾冲南部第一个华侨村”,有300多名村民和500多名华侨,分布在缅甸、泰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近年来,在尝试开发小旅游村的过程中,该村重点建设了一个以海外华人文化为主题的海外华人文远广场,恢复了南游北游的祖先的历史足迹,让回国寻根的海外华人有了“家”的感觉。
一些村庄努力展现多元文化融合的美丽。
水堆村的民居都是四合院,从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印记;八大家族的祠堂星罗棋布,彰显出“高僧”、“谦礼”等家族文化;新建的商队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收藏充分展示了中国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文化。
保留“人文胎记”,让传统村落的古雅之美更富现代魅力。
守护“文琪”民俗
水堆村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门楼,优雅而庄严。走下台阶,进入小院子。院子又深又简单又安静。一个由胡适题写的牌匾悬挂在一座灰砖西式建筑——“和顺图书馆”。这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的晚清。
说起这个图书馆,当地人特别自豪:在这个国家,平均有60万人共用一个图书馆;在和顺,成千上万的人有一个“精神家园”,有8万多本书,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古籍。
现在,和过去一样,图书馆里有许多借阅者。这座乡村图书馆是由在我家乡缅甸旅游的华侨为了振兴我家乡的文化教育而创建的,它已经成为水堆村乃至整个和顺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它继承了优秀文化和文学的民俗风情。
在水堆村,这种“文学精神”随处可见。它隐藏在每个家庭的对联牌匾中,在男人、女人和孩子之间是显而易见的。据当地朋友说,近年来,腾冲的古村落一直在燃烧,生活更好了。当人们忙于旅行时,他们没有忽视对下一代的教育。“三代难传财,终身可承书香”,“忠孝多读圣贤”,这些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谚语至今仍为当地人所传诵,重文化、重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
如果说建筑是传统村落的形态,那么民俗是传统村落的灵魂。只有保持灵魂,传统村落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腾冲人民深深理解它的意义,并致力于它。在水峪村野鸭湖附近的石板小道边上,有许多带有图片和文字的石碑。上面的文字详细描述了数百年来造福当地人民的简单民俗:家和国家的感觉,公共利益的紧迫性,以及对老师和老师的尊重...
这是腾冲的缩影。几年前,腾冲将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列为三大工程之一,加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故事、文学歌舞、节日饮食的收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识别、培训和教育,以保护历史记忆,拯救民俗风情。保持民俗风情,延续乡愁,保持人们的精神情感,一直被列为腾冲称号的含义。
对于今天的都市人来说,田园乡村生活是一首令人向往的“诗和距离”。在腾冲,“远”并不远,诗意的栖居是平凡的生活。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盘活”古村 “保鲜”乡愁(新时代?新侨乡)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1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