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7字,读完约3分钟
7月3日,员工为拉萨大昭寺更换了高僧大德行宫特有的“香布”。 “香布”是装饰在藏式建筑门窗上的五色面料,每年一次,在藏历新年到来之前更换。 随着农历猿年春节和藏历火猿新年的到来,拉萨充满了节日的庆祝气氛。 记者李林摄
拉萨2月3日电题:藏历新年的“吉祥物”
记者赵延
“扎西德勒”是藏族民众常说的吉祥话。 在藏历新年,应该说吉祥话,不可缺少意味着吉祥的东西。
南万扎是拉萨藏语春联的创始人,直到2005年,藏语春联没有出现在市场上时,为了寻求吉利,很多藏族家庭购买汉式春联挂在门口,但他们完全不理解春联中的寓意。 因此,擅长藏语书法的南杰旺扎买了红纸,把春联的复印件翻译成藏语,在拉萨街头写,销售。 这很快得到藏族人民的支持和欢迎。
南杰旺扎说,受农历春节年俗文化的影响,藏历新年文化也丰富了。 为了新年的开门一看吉祥,藏语春联也成了藏族家庭不可缺少的“吉祥物”。
除了藏语春联,在藏族家庭放大提琴以前就流传下来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卡马是用木板做的长方形空箱子,中间用木板隔开,左右分别放入蒸笼和炒麦粒,插上彩色麦穗、酥油花等,象征着人的寿年丰、吉祥如意。
新年,藏族家庭接待客人时,主人拿着索马里,客人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把紫菜盒里的一把紫菜撒在空里三次,敬天地,把紫菜放在自己嘴里。
随着木材加工技术的进步,切玛的造型也变得精致了。 在拉萨的冲赛康市场,道路两侧销售的大提琴的外观图案既有平面也有立体,图案多为“八宝吉祥图”、“祥麟法轮”等,大小也大,种类也多。 拉萨商人多吉及其哥哥因自己生产断马而闻名。
多吉告诉记者,他们平时做藏式家具生活,在临近藏历新年之前,他们开始专门做大提琴。 因此,哥哥专门成为弟子学习藏式图案的绘画和雕刻,不仅依靠这个技术谋生,还希望继承藏历新年的文化。
在酥油这种手艺人指尖下盛开的工艺品,制作过程非常多,同时对环境温度有严格的要求。 日喀则仁布县康雄乡的阿旺丹巴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和父亲制作酥油花,混合了矿物颜料的酥油花会因热而融化。 因此,他告诉记者,制作时手的温度太高,有时需要把手浸在冷水里,工匠的手冻红了。
万丹巴向记者展示了“和气四瑞”图案的酥油花,他说:“这是我花了几个小时做的。 ”。 图案中的猴子和大象等动物形象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他告诉记者,酥油花是成对出售的,每一对都有吉祥八宝的图案,意味着祝福和吉祥。
西藏历新年有很多特有的吉祥物,包括农牧民们当年收获的第一个大麦穗做的“五彩麦穗”、刚抬头的青稞苗、放在佛龛前的彩色羊头雕刻等。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藏历新年里的“吉祥物”:藏文春联受热捧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