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4字,读完约8分钟
刘源将军已经离开了军队的领导职位,但同伴们对他的关心没有减退。 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回到首都师范大学,将自己的军服捐赠给母校,感谢母校重建的恩情。 这件事一公开,马上就称赞了很多。 时隔两个月,刘源将军再次捐赠了自己的军服,这次捐赠的对象是他认为是“故乡”的河南刘庄史来贺纪念馆。
5月10日下午,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史来贺纪念馆会见了以河南省为家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向“家乡”刘庄捐赠了自己的军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术部副部长宋庆生、省委常务委员会、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副省长张维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明义、张程峰、张大卫等领导出席了捐赠仪式。
其实,刘源将军退役后,第二次捐赠了自己珍惜的将军服。 两个月前,全国人大闭幕的当天下午,刘源将军回到母校,把自己的军服捐给了母校。 他说军服象征着忠勇、责任、义务和荣誉,自己告别了原来的职位,但如果国家需要什么,他出征,继续付出、献身、牺牲生命是军人的义务,也是荣誉。 母校对他有重建之恩,教他责任、忠勇和忠诚,所以他必须向学校报告,把自己珍惜的军服献给学校。
在捐赠仪式上刘源将军很兴奋,他这几年回刘庄穿军服,今天他特意穿着24年前在河南工作时穿的西装,表达了他对河南、刘庄的友谊。 从1982年到1992年,他在河南省工作时,首先由国家分配到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担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第一站在刘庄见习,以史来贺老书记为师。 自荣离豫二十多年以来,他一直以河南人为荣。 没有回报,要为家乡人民争光,赠送他珍惜的、象征使命、荣誉、献身的军服( 07式上礼服),崇高的军礼!
下午2点多,听说刘源将军要来,很早就自愿来到刘庄史来贺纪念馆前的村民聚集在一起,目击刘源将军将珍惜的军服赠送给刘庄。 刘庄村委会书记史世领代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赠与,感谢刘源将军。 他说,当时刘源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后,在毅然决定下进入基层,然后通过组织安排进入七里营和刘庄这片热土,从此与老书记史来贺、刘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这次接受捐赠的军服将永久保存在刘庄史来贺纪念馆。
刘源将军以后还能穿军服吗?
在此,给予各伙伴们科普的小知识,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阶级条例》第6条的规定,现役军官转入预备役,在其阶级面前冠以“预备役”。 现役军官退役的,保存其阶级,在该阶级之前冠以“退役”。 所以,阶级是军人一生的荣誉,不经法律判决不可剥夺,不可犯错误。 因此,刘源将军虽然退役了,但仍保持着阶级。 通常,退役将军可以在重要场合、重大庆典和重大节日穿着军服出席。
金先生是看到刘源将军回到“故乡”的全过程,理解了将军为什么面对通奸不顾身,敢亮剑的人,即使辞职也不忘学校重建之恩,在职也不忘党和家乡的培养,之恩! 那么河南人会如何评价这位“副总督”将军呢?
曾经的同事就是这样想起他的
据公开报道,刘源出生于1951年,1982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 刘源早年在政界工作,担任公社副主任、副县长、县长、郑州市副市长、河南省副省长。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刘源转入军期,在武警部队、军事科学院等大单位工作。
1982年夏天,毕业于刘源大学。 本来,刘源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安排好工作,但在他心中,他打算回到农村,在农村的最底层锻炼,为改变农村落后的样子出力。
于是,大学毕业的刘源来到河南省的农村,那是父亲战斗,为难的地方。 刘源被派往新乡县七里营乡,当时叫七里营人民公社。 作为“公社的第十七手”,主要负责社队公司和一个管理区的工作。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当时在新乡县委担任指导角色,现在80多岁的火焰闪闪发光,想起第一次见到刘源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他当时不知道刘源的身份来源,认为这个来自北京的年轻人服装朴素,语言真诚。
在火焰的明亮形象中,刘源对周围的人很亲切,即使是重要的事情,如果觉得自己能帮助的话,也会自发地走到前面。 刘源一个人在新乡,把精力都倾注在工作上,想接管什么事情,尽最大努力,每天早点出来晚回家很忙,很少休息。 “有一次,我看见他的衣服脏了,我把他脱了,我的家人洗干净寄给了他。 但是,只有这次,不管从此多忙,他发现衣服脏了就马上洗干净,没有给他穿脏衣服的机会。 刘源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人品。 我们一起去开会,见老同志,他走到前面拉开窗帘,开门,然后他离开新乡县,做副市长,副总督,以前新乡县的老干部去找他,他热情款待,让座,干杯。 ”。
那一年,和刘源一起工作的村干部说:“刘源吃衣食也不像干部的子弟,农家吃什么,不是选择,总是吃白粥干燥。 他很谦虚,和村子里的农民们说话和笑,没有距离。 ”。
河南人评价他只有一个字
刘源在公社稳步工作了一年。 1983年4月,经过新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讨论,全票选举刘源担任副县长,主要抓住了全县多种经营和乡镇公司。
1984年,由于就业成绩显著,刘源以新乡县人大的全票当选为县知事。 不到一年,他调任郑州市副市长,划分了城市建设、计划、工交等行业。 当时,市里以天然气工程的立项为目标,事业难度很高。 就任之初,市长就把这个“硬汉”交给了他。 他一次来北京跑项目日,用刘源自己的话像“访问者”一样说。 奔走一年多,天然气管道铺设在郑州城,市民不再使用蜂窝煤。 这是刘源上任以来主要抓住的第一项大工程。
除此之外,城区改造也是一大痛苦之差。 郑州市城区情况比较多复杂,新城老城互相交错,改建、公路工程一直是个难题。 20世纪50年代初,省、市政府原定开通人民路、太康路到二七广场的道路,但由于繁华街道和拆迁困难,一直没有修理。 据一位老干部回忆,刘源上任后拍着人的肩膀说:“我们的市政怎么办? 你不搬家的话就不能改造哦。 对方看着他,算了。 你真诚地对我说:“请为我工作。” 有些群众一时理解不了,围着刘源讲道理。 但一年后,郑州市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些“评价者”纷纷搬进新居时,刘源的利益也挂在嘴边。
几年来,主管经济计划、工业交通的刘源几乎跑遍了郑州的区县、工厂,不知道建设了多少工厂工厂、广场公园、道路桥梁、高层建筑。
有明显的业绩,刘源在老百姓中受到大众的称赞。 1988年1月,河南省7届人大发布了震惊全国的大信息: 36岁的刘源经人民代表被直接提名为候选人,当选为副总督。 100多位代表在推荐理由中说:“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不是因为他是刘少奇同志的儿子,而是因为谦虚谨慎,工作想大胆地做就辛苦地怀恨在心,有突出的业绩。” 这个消息一出现,举国瞩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例子。
“当选后,我感到压力非常大,责任非常大。 我知道他们把这么大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怎么能和老一辈比呢? 如果我做的话很可能会毁了老一代的名声。 ”。 施加这样的压力,刘源抱着“不要让父亲丢脸”的决心,更加拼命地致力于事业。 上任后,刘源分管是工业、交通和安全事业。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基础比较弱。 为了迅速发展河南的工业交通刘源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连秘书和司机都觉得体力不支,但他还是跑得很猛。 即使官员成为副省长,他也不要像以前那样去北京跑项目获得资金,蹭鞋底不说,做最低的伏低。 刘源自己说:“不管有时遇到什么重要人物,我都像孙子,幸运的是我们很年轻,两个人不是为自己工作,连孙子也不觉得丢脸! ”。
1992年,刘源调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政治委员会。 离开河南那天,刘源不想出声。 我只是去新乡七里营乡刘庄村告别,所以我打算就这样去车站。 但是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去郑州站为他送行。
来源:广州新闻直播
标题:【快讯】刘源在河南捐赠上将军服:一直以是河南人为荣
地址:http://www.kdk5.com/gdxw/22624.html